跳到主要內容區

劇場源起

「碧湖劇場」起源---「靜態文化看故宮,動態文化看復興

本校「碧湖劇場」原稱為「觀光戲」,其籌備過程係於民國80年7月26日,由復興劇藝實驗學校(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前身)依據教育部「社字第391847號函」之指示,開始籌辦。民國81年10月8日,由復興劇校研究推廣處簽案籌設「動態文化觀光據點」實際計畫草案,最後,於民國83年4月正式推出「觀光戲」的演出,當時為每周一、四、六上午10時至11時45分常態執行業務,除國定假日及農曆春節封箱外,幾乎全年無休。

碧湖劇場之籌設,來自於臺灣當時觀光產業發展之趨勢,並應交通部觀光局來文要求開放觀光戲之背景下產生,尚有一位幕後推手為嚴長壽先生。1993年嚴長壽先生時任台北市觀光協會理事長,建議政府推動觀光政策,在其書《總裁獅子心》之〈不捨〉篇章中提到,1993年臺灣觀光事業面臨瓶頸之際,在一次觀光協會會議中,提出免簽證、機票優惠及研發臺灣觀光新景點等措施。

嚴長壽先生與當時校長陳守讓前校長洽談,希望學校每周有三天固定的表演,增加光觀光客來台意願,結合故宮博物院、忠烈祠、中影文化城,推動並形成一條「靜態文化看故宮,動態文化看復興」的帶狀文化觀光路線,因此將本校的觀光戲向外推廣出去,並沿傳至今。

 
登入成功